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后剩下的半固體殘余物。據悉,香港每天產生污水近300萬立方米,污泥量1200噸。污泥處理有多種方式,最為常見的是填埋。污泥被直接棄置于堆填區(qū),盡管整個過程遵守環(huán)保標準,但堆填區(qū)占用香港日益稀缺的土地。香港污泥產生量到2030年將達到2000噸/日,香港政府選擇了焚燒發(fā)電技術。
污泥在進入焚燒爐前,需要經過除臭系統處理,而后放入指定斗槽經混合后再泵入焚化爐?;旌衔勰嗍且驗槲鬯幚韽S的污泥含水量和熱值都不同,這正是該項目的技術難點之一。
污泥焚燒發(fā)電可減少9成體積
焚燒采取流化床焚化技術,污泥進入焚化爐內,和燃燒的砂礫在空氣噴射的作用下快速混合,使污泥能夠均勻及完全燃燒。同時,監(jiān)察污泥的均勻度和濕潤度,及時調整焚燒溫度、氧氣含量。此外,還向焚燒爐注入石灰吸附酸性污染物,注入氨水降低氧化氨的排放。
焚燒爐內的熱氣至少會有兩秒達到850℃,以控制二噁英等有機污染物的排放。焚燒污泥所產生的煙道氣經凈化后從被包裹在行政大樓內的煙囪排出,無色無味,達到歐洲和香港環(huán)保署的標準。
除了處理污泥,香港政府還要求項目自行解決水、電。電力由焚燒產生的熱能轉化而成,而水則取自后海灣。狄永信表示,工廠從后海灣抽取海水處理后,每天可產生600立方米淡水作飲用水和設施用水,后者循環(huán)利用,從而達到污水零排放。
據悉,污泥經處理后的體積可減少90%。一年1.4萬千瓦的發(fā)電量,除自用外還外送2000千瓦至公眾電網,可供4000個香港家庭使用。
長期以來,我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重水輕泥”,全國各地發(fā)生多起違法傾倒污泥事件。直到2014年12月,財政部、發(fā)改委、住建部出臺《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才正式將污泥處理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費中,污泥處置企業(yè)的正常運營才有了資金支持。而如果大量污泥沒有得到規(guī)范化處理,將產生“二次污染”威脅生態(tài)環(huán)境。
國家發(fā)改委、住建部去年底聯合印發(fā)《“十三五”全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guī)劃》提出,到2020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其他城市達到75%;縣城力爭達到60%;重點鎮(zhèn)提高5個百分點,初步實現建制鎮(zhèn)污泥統籌集中處理處置。
新增或改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投資將達到294億元。新增或改造污泥(按含水率80%的濕污泥計)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能力6.01萬噸/日。其中,設市城市4.56萬噸/日,縣城0.92萬噸/日,建制鎮(zhèn)0.53萬噸/日?!兑?guī)劃》鼓勵采用能源化、資源化技術手段,盡可能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
根據中國產業(yè)信息網,目前我國污泥處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方式,其中焚燒占比僅3%。相較于占比65%的填埋,焚燒處理的新建投資成本是填埋的2-3倍,運行成本則是5-10倍。
“十三五”期間填埋、堆肥、自然干化、焚燒四類處理方式的占比將分別變化為40%、25%、15%、8%,焚燒占比僅增長5個百分點。污泥焚燒
咨詢熱線
0319-5650000